武術學者展示通背纏拳。范麗芳 攝
3月1日,經太原市體育局、太原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批準的太原市通背纏拳協會成立。
通背纏拳,俗稱“洪洞通背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拳起源于戰國后期民間拳法,成型于唐末宋初,至明朝中后葉日臻完善,體系完備。
該拳創始人為清代武術宗師郭永福,在洪洞開宗立派傳承發展,至今已有200余年歷史。該拳法以“纏繞”為宗,以巧力勝人為要旨,借力使力為法門,其拳勢如黃河奔涌,剛柔并濟。
通背纏拳在發源地洪洞縣的民間基礎深厚。洪洞縣武術協會主席胡安輝說,目前,通背纏拳在當地開設數十家武館,覆蓋十幾所中小學,近萬學生參與習練,“我們還通過在洪洞大槐樹祭祖、社火表演中展示通背纏拳,吸引游客關注;與高校合作,進行理論研究。”
即便如此,曾流傳于全國甚至傳到海外的通背纏拳,其傳承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協會的成立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挑戰。”太原市通背纏拳協會會長陳文忠介紹,協會將定期舉辦通背纏拳的教學與培訓課程,并組織會員參加各類武術比賽和交流活動;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開展研究工作;通過舉辦講座、展覽等活動,向公眾宣傳通背纏拳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技擊特點,提高公眾對傳統武術的認知和興趣。
“我現在不僅會拳術,還會雙節棍。”來自洪洞縣10歲的郅博圣一年多前在奶奶的建議下開始學習通背纏拳,“奶奶說可以強身健體,還能練膽量,現在我和弟弟都在學,我身邊很多同學也在學。”
從學校到社區、從縣域到省城,通背纏拳正在重回大眾視野。太原市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主任杜俊峰說,希望協會能在傳承傳統技藝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和特點,探索創新發展之路。(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