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中關村論壇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主題,既有政府間科技合作對話,又廣泛邀請國際科技組織及全球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等參與,展現出鮮明的開放特色。
與會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總干事鄧鴻森關注知識產權領域合作。他介紹說,該組織正利用知識產權的力量應對全球性挑戰。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例,WIPO GREEN這個收錄13萬項綠色技術的免費在線技術匹配平臺,能夠幫助世界各地提供氣候解決方案的主體與相關需求用戶進行鏈接。
鄧鴻森指出,知識產權不僅保護新的創意、技術、品牌和設計,也是一種重要商業資產,能夠吸引合作伙伴與投資者,同時創造收入。他說,隨著創新技術和數字發展不斷前進,知識產權將越來越重要。WIPO希望與北京和中關村建立更加強勁的合作伙伴關系,繼續發揮橋梁作用,推動全球發展與繁榮。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杰哈·阿爾貝特·穆魯在演講中表示,世界正面臨氣候變化、能源生產、公共衛生等全球性問題,只有通過全球合作,依靠大型團隊、大規模設施和大數據,才能形成創新協同效應,應對人類共同挑戰。
穆魯是法國著名的超短超強激光物理學家,長期以來積極推動科學交流與合作,目前擔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他表示,自己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展開了廣泛的合作研究,未來希望利用北京的獨特前沿設施和學術資源,推動激光科學及其工業應用的突破。
同樣寄望通過合作推動創新的,還有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想。他在論壇上宣布,將理想汽車累計研發費用超10億元人民幣的自研汽車操作系統全面開源。這將幫助相關汽車廠商和供應商節省巨額操作系統授權費用,推動中國創新技術惠及更多汽車用戶。
“封閉只能放大系數,開源可以放大基數。”在李想看來,此舉不僅是技術平臺和開發工具的開放,更是價值觀的開放。“開源背后體現的不僅是我們對自己技術的信心,也是對人類打造創新共同體的信心。”
“在基礎科學方面,我們不應該建立高墻,妨礙知識的傳遞和分享。”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法國科學院院士塞爾日·阿羅什在論壇上表示,無論物理學、材料科學,還是計算機科學,各類研究都必須開展國際合作,科學家應能夠自由地交流和分享想法。
他認為,中關村論壇正是這樣一個平臺,能夠推動從事基礎研究的學術機構和私營公司之間開展應用技術合作,并促進跨學科研究。各方政策制定者應更多參與進來,了解新技術的重要性及其對全球未來發展的意義。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