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環球傳媒網>關注 > 正文
優勢不再,劣勢明顯!Kindle還有空間嗎?
2022-02-10 08:47:47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18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當前100個人當中就有大約80個人通過各種屏幕在閱讀,數字閱讀儼然成為主流閱讀方式。

手機閱讀、電子書、聽書等成為人們日常的閱讀方式,數字終端承載了閱讀需求,但近日“Kindle或退出中國”的消息卻傳出。令人疑惑的是,數字閱讀發展向上,Kindle的走勢為何卻向下?

事實上,自Kindle入華第一天,就有人在社區討論:“既然手機和平板可以閱讀,為什么還要買Kindle”?這款產品似乎從未產生過十足的用戶黏性。雖然Kindle還沒官宣退出中國,但其做閱讀引領者的夢想無疑早已破滅。如今,又是誰在引領數字閱讀?

一代“神器”前途未卜

亞馬遜成為美國第一圖書電商公司后,創始人貝索斯盯上了電子閱讀器,試圖尋找新的增長點。

2007年,經歷了三年半的研發后,第一代Kindle誕生。當時399美元的定價不算低,但在上架6小時后就宣告售罄。這款電子閱讀器預示了數字化內容的發展趨勢,當時Kindle背靠亞馬遜平臺,內容豐富、熾手可熱,與優惠的電子書價格捆綁在一起,創下了一種新的閱讀范式。

另一邊,Kindle在中國也是美名遠播。2013 年 6 月,Kindle 正式入華,前幾年每年都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到了2016 年,中國成為 Kindle 全球最大市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曾在2011年高達2320萬,之后一路下跌。Kindle進入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也讓這個電子閱讀器的神話延續了一些時間。

2018 年,亞馬遜曾公布數據,稱在中國賣出數百萬臺 Kindle,線上書店資源達到 70 萬本。隨后三年,Kindle再無聲量。

2019年,亞馬遜電商業務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在中國境內僅剩下Kindle電子書業務和跨境電商業務,當時就出現關于Kindle業務的各種討論,不少聲音認為其前景堪憂。

去年10月,Kindle天貓旗艦店悄悄關閉,并未有太多人關注,而近期京東旗艦店大面積缺貨的消息引發熱議。目前,在天貓確已無法搜索到Kindle自營旗艦店,京東旗艦店此前僅有一款售價不到千元的青春版顯示有貨,如今再去搜索,這款產品也顯示無貨。

Kindle進入中國市場初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如今卻面臨缺貨,前途未卜。

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Kindle旗艦店缺貨的情況不止發生在中國,其實全世界都在缺貨,這兩年疫情影響之下,屏幕和芯片都曾出現過緊缺。他還透露,掌閱也有相關電子閱讀器產品缺貨很久,同樣是因為缺屏。

資深通信工程師袁博告訴中國新聞周刊,Kindle所用芯片比較基礎,對供貨影響應該不會太嚴重。至于屏幕,臺灣元太科技是目前世界上對電紙書生產具有壟斷地位的公司,國內掌閱、海信等公司均與其有合作。袁博認為全系列貨品斷貨,表明供應鏈大概率是有問題,產能不足,不過如此大的缺貨情況也不是單一因素造成。

亞馬遜生產的新品Kindle Paperwhite5去年10月底在國內發售,預售時京東旗艦店銷量破萬,真正開售當日卻只顯示有400多的銷量,不少想入手的網友紛紛表示買不到,那時Kindle在中國市場的出路也許就變得莫測了。

上述人士表示新品的出貨不暢是因為公司政策調整,所以遲遲未能與大批消費者見面,并表示今年3月后缺貨狀況也許會有好轉。但具體是基于什么樣的政策,對方卻并未透露。

優勢不再,劣勢明顯

“這么多年來,Kindle的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沒有本質性的轉變。”袁博總結道。

在袁博看來,2007年誕生的Kindle在當時具備兩大優勢,一是攜帶方便,二是屏幕夠大。那時通信技術并不發達,互聯網還處于2G時代,用戶并沒有更多的線上閱讀選擇,而功能機的屏幕小,體驗差,Kindle無疑解決了移動閱讀這一剛需。如今,Kindle的兩個優勢卻蕩然無存。

從技術上來說,袁博認為,3G爆發之后,移動網絡普及,蘋果引領了大屏智能手機時代,Kindle的產品形態卻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優勢愈發微弱。

Kindle的特色是電子墨水屏,能對眼睛形成保護,但劣勢也很明顯,刷新慢,容易磕碰,這點比不上手機。袁博表示,體驗比手機差,塊頭還比手機大,能做的只有看書,用戶當然還是會首選手機來進行閱讀。

手機和平板作為終端,這些載體可實現隨意閱讀和下載,終端的多樣性造成了Kindle不再亮眼。

從軟件上來說,眼下擁有海量正版電子書資源的各類讀書app,比如QQ閱讀、七貓免費小說和掌閱等用戶黏性極強,相關數據顯示,這些app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可以達到2小時。而像樊登讀書這種引導用戶讀書的app,也令Kindle此前的書城不再具備吸引力。

而真正令Kindle失色的,可能還是源于競品林立且出色,以及新型商業模式的沖擊。袁博表示,社會在進步,生活節奏越來越快,Kindle的迭代一直很慢,很難滿足需要快餐文化的人們。

隨著Kindle在華的風生水起,國內多家企業紛紛入局這門生意,多看、文石、掌閱、小米、科大訊飛等都推出自己的電子閱讀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布局的初衷不一,如Kindle一樣,當當和京東推出了圖書電商平臺的擴充品類;掌閱、微信讀書則是搭配閱讀app進行配套生產;此外還有專營閱讀器的廠商。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數字出版所所長王飚分析,這些硬件在產品性能、功能、閱讀體驗等方面,與Kindle相比并不遜色,有的類似Kindle,且更加貼合中國讀者的閱讀需要。

微信讀書背靠騰訊,擁有海量電子書資源,據相關數據顯示,微信讀書注冊用戶達2.1億,去年初微信讀書也推出了自己的墨水屏閱讀器,并附贈無限年卡。微信讀書本身就基于微信好友關系起家,自帶社交基因,微信讀書內的花式免費讀書運營以及各類交互方法,令不少用戶有好感。

此外,以京東為例,京東近年來在紙電同步方面做出探索與嘗試,一些紙質書購買者可免費得到電子書;同時形成京東讀書APP、PC客戶端、閱讀器等的閉環數字閱讀布局,支持電子書、有聲書、漫畫等品類的閱讀;2021年京東推出新版本電子閱讀器,從單純的閱讀向功能化發展,豐富了閱讀器的使用場景。

這樣的情況下,Kindle的適用場景略顯單一,生態也顯得單薄。袁博認為,這是技術決定市場力的典型例子。

Kindle還有空間嗎?

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9.4%,2020年,有76.7%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27.2%的成年國民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從時長上來看,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達100.75分鐘,而人均每天電子閱讀器閱讀時長,僅11.44分鐘。

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在數字閱讀領域,電子閱讀器的存在顯得很微弱。Kindle的斷貨,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電子閱讀器這一終端前景的擔憂。某種程度上,Kindle就是某些人心中電子閱讀器的代名詞。

事實上,另一款電子閱讀器也已在市場上聲量漸小。掌閱科技于2015年推出首款iReader電紙書閱讀器,試圖建設軟硬件一體的數字閱讀生態。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掌閱作為數字閱讀平臺,擁有50多萬部網文版權。

2018年,掌閱科技在年報中稱,公司發布了新一代電子閱讀器產品,實現硬件產品收入 8831.84 萬元,同比增長 63.91 %。但是鑒于消費型電子硬件產品投入需求大,毛利空間低,為平衡公司長期戰略規劃和短期盈利需求,將硬件業務出售至參股公司北京掌上智匯名下,持有該公司15%股權。

這份公告意味著掌閱科技試圖剝離硬件業務,而剝離的原因,是電子閱讀器市場規模相對偏小,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毛利不高。2017年至2020年財報顯示,掌閱科技的硬件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3.23%、4.64%、1.41%和0.03%(剔除財務處理后為3.09%),份額很低。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53.9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超過5億。而數字閱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從紙質閱讀到數字閱讀,衍生出了新的生態鏈。

早些年,數字閱讀市場盈利方式多為單一的用戶訂閱,當年,貝索斯研發Kindle,是為了通過硬件入口來沉淀內容付費用戶,這一策略曾行之有效,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Kindle的付費用戶比初入中國時增長達10倍。

但近年來,數字閱讀的盈利方式已從單一付費模式轉向廣告收入、版權運營、圖書出版甚至用戶打賞等多元方式。這背后意味著,對企業而言,多元化的閱讀業務是不二選擇。

以閱文集團為例,早期主要盈利模式為付費收入,2015年營收中有90%來自于訂閱收入,剩下10%則是版權收入。2018年,閱文集團開始全版權運營,截至2021年中,付費閱讀收入占比不到50%,而版權收入大漲125%,占比從上一年的23.2%達到40%,收入結構趨近于多元。版權收入包括來自制作及發行電視劇、網絡劇、動畫、電影和出售版權等收入。

免費閱讀模式近年來強勢崛起,番茄免費小說、七貓免費小說等穩居移動閱讀頭部位置,月活達到5000萬。王飚分析,對平臺來說,單純通過用戶閱讀能實現的商業價值是有限的。一些平臺依托于強大的原創能力,以數字閱讀為核心,構建“閱讀+版權運營”的數字內容生態,大量免費閱讀平臺則通過免費用戶實現用戶規模化積累獲取流量,獲得廣告收益,同時對版權資源進行IP轉化。這樣將數字閱讀作為流量入口,能夠實現更多商業價值。

他認為,電子閱讀器作為閱讀終端設備,是數字閱讀行業中的一環。對于閱讀體驗有較高要求的讀者,電子閱讀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電子閱讀器仍具備一定的發展空間,短時間內不會退出歷史舞臺。而隨著5G技術的發展,數字閱讀的內容呈現更加多維立體,數字閱讀的場景將極大豐富。在這樣的趨勢下,實現內容、終端、場景、用戶之間的良好適配顯得尤為重要,平臺需要滿足讀者多元化多層次的閱讀需求。

關鍵詞: Kindle 空間 優勢 劣勢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朋友把我玩成喷泉状|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特黄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男男gay18|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911亚洲精品| 日本动漫打扑克动画片樱花动漫|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野花社区视频www| 大胆gogo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黑人| 四虎www成人影院| 91短视频网站|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靠逼软件app| 国产白白白在线永久播放|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16美国| 最好看的2018中文字幕国语免费|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美女主播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成a人免费观看|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717影院理伦午夜论八戒|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美女的扒开尿口让男人桶动态图 |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最新国产在线播放| 可以看女生隐私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