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技術難題中錘煉真本事
——哈爾濱工程大學產教融合培養卓越工程師
(資料圖)
光明日報記者?張士英
“60次,通過!”隨著計算機信號燈綠燈亮起,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樓實驗室傳來一片歡呼。為了讓這艘首條入級中國船級社的綠色智能、全電力內河船在9月底順利下水,該校動力學院教授楊曉濤帶著14名研究生組成科研團隊緊鑼密鼓地進行了“電推船”第60次系統仿真測算。
不到3個月,科研團隊就完成了寒地電推船核心關鍵動力技術系統的設計工作,把之前合作單位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超高效率完成。
“這得益于龍江工程師學院堅持產教深度融合,通過‘沉浸式’入企的專碩培養模式,將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核心技術難題變成導師的課題、學生的選題,在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中錘煉真本事。”楊曉濤說。
2021年9月,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牽頭,聯合省內3個地市、13所優勢工科高校和38家重點制造業企業組建龍江工程師學院、成立龍江高端智能裝備產教融合育人聯盟。針對企業技術難題,選派教師“沉浸式”入企掛職,專業學位研究生入企實習,遴選企業指導教師進校參與教學,探索了一條“雙導師帶徒”培養卓越工程師隊伍的新路子。
“作為一所行業特色型‘雙一流’高校,學校瞄準制造強國和龍江振興戰略需求,聚焦黑龍江重點企業、優勢產業人才和技術急需,聚焦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創新,以新思維、新模式、新機制推動校企產教深度融合、校地區域深度融合、專教職教深度融合,著力培養專注服務龍江先進制造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書記高巖說。
龍江工程師學院院長程建華表示,學院按照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統一架構,推出專業學位碩士獲得“2+X”證書育人模式,學院根據企業實際需求設置培養項目,避免了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同質化的問題,是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創新舉措。
“如果不走到企業中去,有些項目不敢想,也想不到。將企業難題轉化為科研真題,自己接地氣了,也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楊曉濤感慨地說。
“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與企業實際問題結合,一下子就‘活’了起來!”該校研二學生王建梁、張李明入企后細心地發現企業現有的污水處理系統持續運轉,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他們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了閉環控制系統,使污水處理與實際情況自適應,達到節能減排、節約資源的效果。
“進入企業,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我愈加明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該校2019級信通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王承端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畢業論文選題。進入企業后,在“雙導師”的指導下,王承端在“巡檢機器人”項目中,提升了機器人運行速度和導航系統的精準度,該技術不僅在企業獲得應用,還為企業進一步開拓“巡檢機器人”市場奠定了基礎。
一年的實習期后,王承端留企任職,1個月便破格轉正,迅速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成為在技術上獨當一面的“小總工”。
“我們歡迎學校把課堂搬到企業來。這樣不僅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還真正解決了企業招人難的問題。”一家企業負責人說。
今年9月,龍江工程師學院與哈電集團、703所、中科電49所分別成立校企聯合專班,144名新生將以全新的校企聯合方式進行培養。
“高校不應封閉起來培養人才,而要在集結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中辦‘大教育’,不斷創新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郁說,“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必須了解社會需求,回應社會需求。”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9日?14版)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新資訊:在解決技術難題中錘煉真本事2022-10-19
- 【全球快播報】霍步剛代表:激發東北振興新2022-10-19
- 將講述女主角女兒的故事 《龍卷風》續集明2022-10-19
- 《奎迪3》首曝角色海報 北美之外的發行工2022-10-19
- 今日熱訊:貝達藥業核心產品或增長乏力 加2022-10-19
- 今日最新!高盛(GS.US)CEO:面對衰退風險和2022-10-18
- 環球精選!新研究顯示超加工食品比外界想象2022-10-18
- 今日要聞!法國電網運營商:罷工持續將加劇2022-10-18
- 當前報道:李洪文賣假牙年賺5546萬元,愛迪2022-10-18
- 精選!3878億立方米!四川盆地頁巖氣勘探獲2022-10-18
- 全球快報:多個城市推出二手房“帶押過戶”2022-10-18
- 環球熱門:貴州茅臺三季報:“i茅臺”營收占2022-10-18
- 環球視訊!協鑫集成15GW高效大尺寸組件產能2022-10-18
- 天天動態:傳美國將再釋放至多1500萬桶石油2022-10-18
- 環球時訊:馬齒莧被發現是一種能夠從容抵御2022-10-18
- 雙11電視消費新趨勢:用海信激光電視打造健2022-10-18
- 【全球新要聞】河南發改委:全省豬肉價格進2022-10-18
- 環球觀焦點:機構:現代起亞前三季度歐洲累2022-10-18
- 【天天時快訊】威創股份人事變動:公司董事2022-10-18
- 【環球新視野】中鋼協:9月末中國鐵礦石價2022-10-18
- 焦點播報:NASA的行星獵手TESS脫離安全模式2022-10-18
- 鐘丹珠:震驚歐洲的中醫圣手2022-10-18
- 世界今日訊!目前尚有紅利續命的供應鏈企業2022-10-18
- 環球熱頭條丨日元跌至1美元兌149.14日元 2022-10-18
- 天天微速訊:羅氏CEO對其阿爾茨海默氏癥試2022-10-18
- 【世界快播報】新工具利用引力波窺視中子星2022-10-18
- 天天看熱訊:小說開頭的楔子怎么寫?晉江一2022-10-18
- 世界即時看!2021高鐵禁止吃泡面嗎?2022-10-18
- 速讀:奧斯卡明星有哪些?奧斯卡十大影帝排2022-10-18
- 全球資訊:兩廂和三廂哪個好?女士兩廂車有2022-10-18
資訊
焦點
- Meta市值縮水至2017年水平 扎克伯格身價排名跌出全球前十
- “雙11”成立自營物流公司 菜鳥回應:消息不實
- 瑞信(CS.US)CEO發表備忘錄 試圖讓市場相信其財務穩定性
- 財務大臣重申捍衛日元立場 日本央行9月政策會議摘要提及政策轉向
- 英國迎來黃金搶購潮 新政府“迷你預算”刮起恐慌風暴
- 高盛:美國家庭和外國投資者將分別凈拋售1000億美元股票
- 違約概率飆升至至少10年來最高水平 百年銀行巨頭瑞信被傳“爆雷”!
- 美聯儲在加息速度問題上已現分歧 市場Q4能否扭轉頹勢?
- 進一步加碼全球黃油市場 威士蘭乳業收購新西蘭乳企Canary Foods
- 國際能源署警告:歐洲在今年冬天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短缺風險